;&esp;孙坚从太守府上得知了贾诩的来历后,就存了向其讨教的意思,故而主动提出护送贾诩,没想到贾诩果然聪明,也没等他问,自己主动说了。
&esp;&esp;孙坚这才认真起来:“我初来乍到,身边都是武人,确实感到迷茫,贾别驾有治理地方的经验,还请不吝赐教。”
&esp;&esp;“太守不愿意插手地方政务,或可避免纠纷,但如此一来,政务由本地官吏管理,选人提拔却在太守,太守不经政务,属官们只用讨好太守,得到太守信任,选谁用谁,不就全是他们说了算?”
&esp;&esp;“再者,若是当中有谁对太守不满,拉拢本地官吏,欲取而代之,太守身边之人,能护卫太守几时?”
&esp;&esp;孙坚因为贾诩的话,第一次没了笑脸,贾诩点到即止,拜别孙坚,乘船北上。
&esp;&esp;此去并州刺史部晋阳县,骑马最快也要走一个月,而且需要经过洛阳,他已经耽误了一些时间,后面的路需要加快脚程。
&esp;&esp;不久前他得到消息,皇帝已经多日不曾出宫殿见人,两个皇子都太小,若是皇帝大行,洛阳必乱。
&esp;&esp;他必须赶在洛阳动乱之前,抵达并州。
&esp;&esp;带着二百部曲,他一路疾驰,沿着伊水北上,好不容易过了伊阙关,来到了洛阳城外。
&esp;&esp;然而,洛阳城南面四扇大门,已全部关闭,百姓都聚集在护城河外,他向城墙上望去,不见戍卫的士兵。
&esp;&esp;不是外敌,那便是内患了。
&esp;&esp;他还是来迟了一步吗?
&esp;&esp;第109章
&esp;&esp;崇德殿内, 昏迷了一个多月的皇帝,终于在宦官们的注视下噎了气。
&esp;&esp;朝臣们早在殿外预备着了,小黄门一出来,哭声立刻响彻崇德殿。
&esp;&esp;很快,从皇宫到洛阳城, 都得到了天子大行的消息。
&esp;&esp;大将军宋奇就在哭灵的队伍里,他哭得很大声,旁边的文臣武将听见他的声音,也不甘认输,哭声一浪盖过一浪。
&esp;&esp;宋奇一边哭,一边注视着崇德殿的方向,没过一会,中常侍张让,握着一卷深黄色的缣帛,从殿内走了出来。
&esp;&esp;殿外哭灵的声音,在一瞬间停息了。
&esp;&esp;“朕之长子辩,秉性纯善,德才兼备,当重之以社稷,托之以宗庙,诏立辩为太子,承继大统。”
&esp;&esp;张让满脸哀戚地念完诏书,看向殿前的文武百官:“这是先帝遗命,还望各位能弼佐新君……”
&esp;&esp;“新君?”张让的话还没说完, 就被人打断了。
&esp;&esp;“长子辩是皇子, 何来的新君,是张大人定下的吗?”
&esp;&esp;宋奇早就料到宦官们会有这么一招,也不和张让客气,他站起身后,其他几个支持大将军的官员也站了起来。
&esp;&esp;能来到崇德殿门口的,都清楚两位皇子背后的力量必然有一场较量,但是许多人都没想到,冲突会在皇帝死后不到一刻钟就爆发。
&esp;&esp;卫召是属于没站起来的那一类,跪在他旁边大鸿胪也没站,但是因为整个人都在抖,所以看不出是故意没站,还是没力气站。
&esp;&esp;大鸿胪另一边是光禄勋荀爽,他站起来了,而且看向大鸿胪的眼神充满了鄙夷,大概是因为都知道大鸿胪是铁杆宦党。
&esp;&esp;“皇子合是嫡子,皇后生下他时,先帝曾说合相貌最类先帝,宜承大统,怎么会突然改变了想法?”
&esp;&esp;宋奇和张让的争执还在继续。
&esp;&esp;“先帝的意思,我们哪里能猜测呢?”
&esp;&esp;“若是张大人问心无愧,就让我们看看,这诏书是不是先帝亲笔!”
&esp;&esp;“大将军难道不知吗,先帝病重,无力提笔,此诏书自然是先帝口述,由黄门侍郎记下的。”
&esp;&esp;张让此言一出,官员们立刻有意见了。
&esp;&esp;“好一个先帝口述!”“这岂不是无法对证?”“诏书必然早就拟了,谁知是不是被什么人烧毁了……”
&esp;&esp;宋奇也不卖他的帐:“张大人可知矫诏是什么罪名吗!”
&esp;&esp;大将军的质问掷地有声,旁边的大鸿胪抖得更厉害了,卫召看不下去,好心扶了他一把,他居然顺势一倒,直接昏在了自己怀里。
&esp;&esp;殿外瞬间安静了下来,所有人的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