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耽美小说>情欲小说>祥瑞:王莽和他的时代(出版书)> 祥瑞:王莽和他的时代(出版书) 第85节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祥瑞:王莽和他的时代(出版书) 第85节(2 / 2)

&esp;天禄阁虽是阁楼,但并不高,扬雄一把老骨头几乎摔死,但还是被救了过来。

&esp;&esp;鉴于扬雄是王莽旧交,他自杀这件事很快禀报给了王莽。王莽反而吃惊,他了解扬雄的为人,知道他绝无胆量和兴趣跟自己作对,问道:“扬雄向来不问政事,怎么也牵扯进来了?”

&esp;&esp;这一问才知道,仅仅是因为刘棻曾经跟随扬雄学习古文。刘棻被抓后,交代自己的行迹,就联系上了扬雄。

&esp;&esp;王莽见此,亲自下诏,此事与扬雄无关,不要再问他了。

&esp;&esp;扬雄虽然幸免于难,但在跳楼的时候,有没有想过自己曾写下《剧秦美新》?有没有想起自己对皇帝的赞美?不管他是否想到,京师的知情者们都还记得,很快,闾里流传起新的段子:

&esp;&esp;惟寂寞,自投阁;爰清静,作符命。 19

&esp;&esp;大意就是:那个在赋里自称“爰清爰静、惟寂惟寞 ” 20 的人,却是又要跳楼,又作符命哦。

&esp;&esp;扬雄虽然幸免,但由此可知,牵连被杀的人有很多都像他一样,只是间接相关,实无谋反行迹。但王莽不会在意这些性命,因为他从这个案子身上又看到新的契机。

&esp;&esp;儒家的圣史里记录着尧舜对罪臣共工、欢兜、三苗、鲧的处置:

&esp;&esp;流共工于幽州,放欢兜于崇山,窜三苗于三危,殛鲧于羽山,四罪而天下咸服。 21

&esp;&esp;现在,王莽以圣王自比,当然也要仿效尧舜处置罪臣,甄氏父子就是新朝的罪臣。尽管此时刘棻、甄寻、丁隆都已被处死,但他还是下诏说:

&esp;&esp;乃流棻于幽州,放寻于三危,殛隆于羽山。 22

&esp;&esp;完全模仿尧舜的做法。只是尧舜所流放的凶神并未取其性命,而王莽此番只能“皆驿车载其尸传致” 23 ,把这几位的尸体(甄寻的尸体可能还需要拼接)通过驿站运达四方来示众。

&esp;&esp;这场“新朝第一大案”到此终于画下了句号。

&esp;&esp;有些颇熟掌故的人会记得,当年王莽平翟义叛乱时,曾在路口要道用尸体堆起京观,这次又将几位叛臣的尸体予以展示,两者一以贯之,皇帝的心中究竟有何丘壑?为何如此残忍?

&esp;&esp;道理不难明白,王莽发起大案的动机主要还是符命。天下唯独他才有资格掌握符命、阐释符命、运用符命,符命像政权一样宝贵。任何人都不能随意造作符命。甄氏父子玩弄符命,触犯了他的大忌。另一个原因,则是他有心要对功臣进行整肃,以免尾大不掉,而甄氏父子给了他机会。至于将此事粉饰成尧舜流放罪臣,这是他的老习惯了。

&esp;&esp;但是,这场大案真的令他更安全了吗?

&esp;&esp;最大的影响,是重创了王莽刚刚确定不久的执政班底,宣告新朝的权力只由皇帝一人把控,内辅、三公、四将都无法有效发挥行政作用。而且,被杀的人还有好几位忠诚的“后备干部”,刘棻、刘泳是刘歆之子,王奇是自己的堂弟。大案也令那些未被波及的大臣如平晏、甄邯等寻求自保,更加消沉于政治事务。总之,此案对王莽的损害应大于利益。

&esp;&esp;但最为震怒的是国师刘歆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