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这对父子在故意放任玩家出去折腾各国贵族,然后再以救世主姿态出现,反衬出自己的厉害。
&esp;&esp;扶苏笑吟吟地说:
&esp;&esp;“不打击他们一下,回头天下一统后,可不好管。”
&esp;&esp;心真脏啊,太子殿下。
&esp;&esp;说回前线战事。
&esp;&esp;燕国军队陆陆续续回援了,但里头少不得有高仿信混入。
&esp;&esp;低级的仿造,是给出让人看一眼就知道是造假的信件。
&esp;&esp;比如信里莫名其妙让军队去攻打哪国,收到信件的主将一定会想办法拖延时间,等着自家大王传信召回军队。
&esp;&esp;高级的仿造,则是顺着局势操作。
&esp;&esp;比如命令燕国军队调头去阻击秦军,看起来很符合燕王的行事逻辑。结果到了地方一看,怎么燕国军队全都来这一处了?
&esp;&esp;秦国几路大军入侵燕国,按道理来讲燕国军队应该分散出去阻拦。全部来阻拦同一支队伍,明显是出现了问题。
&esp;&esp;几个主将齐聚一堂,把燕王的信件拿出来一对。好嘛,里头只有两封是真的,其他的全是假的,还是同一批次的假货。
&esp;&esp;主要是字迹的问题。
&esp;&esp;同一个人写的高仿信,总能看出点属于造假者自己的风格。
&esp;&esp;一位将领无语至极:
&esp;&esp;“也不知道是哪国搞的鬼,让我们都聚在这里。估计是想集全燕军之力,先灭掉一支秦国精锐。”
&esp;&esp;至于这么做之后,燕国会不会沦陷,那人才不管呢。他只想借用燕军的手,削弱秦国的实力。
&esp;&esp;另一位将领气愤不已:
&esp;&esp;“他这是看不起我燕国大军!”
&esp;&esp;明显是觉得燕国军队要是来得少了,就没办法一举歼灭秦国精锐了。所以干脆全部弄过来,哪怕来的人太多也不要紧。
&esp;&esp;反正浪费的是燕国兵力,又不是他们自家的兵力。
&esp;&esp;可惜那人谋划得再好也没用。
&esp;&esp;秦军又不傻,怎么会任由你算计?这么多军队朝这里调动,他们当然会提前做好应对之策。
&esp;&esp;这么大动静,别说秦国的情报组织一向厉害了,就算不厉害,也不可能一点风声都听不见。
&esp;&esp;秦军早就调转方向溜之大吉了,燕军根本没堵到人。
&esp;&esp;然而秦军可以随时调换方向,是因为他们是假装被人忽悠来的。燕军却是真的被人忽悠了,所以一直埋头往这里赶。
&esp;&esp;等幕后黑手发现不对劲时,也来不及调整方向了。
&esp;&esp;他们在燕国境内可没有海量传讯兵能及时给大军传讯,这里到底是燕国的主场。幕后之人是悄悄搞事的,不敢明目张胆。
&esp;&esp;最后导致全燕国落跑的大军都齐聚一堂,中途没人改换方向。一大堆军队傻乎乎地挤在一起,看起来不太聪明的样子。
&esp;&esp;不过齐聚一堂也有个好处。
&esp;&esp;那就是燕王可以只派一个人过来,就对所有主将说清楚防伪手段。不然派一堆人分别去找不同的将领,变数太大了,很容易翻车。
&esp;&esp;巧的是,在场正好有个主将已经知道了燕王设置的防伪标识。他直接屏退旁人,和同僚们分享了一下,也省得燕王再来回折腾了。
&esp;&esp;这下子燕国军队再不会被骗了。
&esp;&esp;确认之前的信件是假的之后,那些被骗来的军队便离开了。假王令无需听从,所以大家自然该各回各位,去之前驻扎的地方待命。
&esp;&esp;而秦人进军的路线,不少就会经过那些驻扎地。现在赶回去,说不定还能赶上迎战秦军。
&esp;&esp;不知名的第三国试图搞事失败,后续也没放弃。又送了几回高仿信,可惜燕人已经不上当了。
&esp;&esp;第三国气闷地放弃了这个计划。
&esp;&esp;秦燕之间的战争恢复正常,再没有别国插手。只是经过之前的一连串折腾,燕军疲于行军,累得不行,打仗的时候难免吃亏。
&esp;&esp;秦军倒是士气不受影响,依旧神采奕奕、威猛强悍。
&esp;&esp;乐毅几乎是战争中期才拿回了指挥权,头疼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