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防洪措施的落后,越发加重了旱涝的频发。不仅洪灾影响扩大,其实旱灾也一样。
&esp;&esp;水利工程从来不是只管抗洪的,旱季灌溉也要用到它们。
&esp;&esp;秦政准备搜罗点这方面的人才来。
&esp;&esp;扶苏见父亲忙碌,便自告奋勇接下这件事。
&esp;&esp;“可惜杜预已经去世了。”
&esp;&esp;杜预是个颇有远见的臣子。
&esp;&esp;昔年曹魏在黄淮地区广兴屯田,修建了很多陂塘灌溉工程。虽然促进了该地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,但是也留下了烂摊子。
&esp;&esp;因为西晋搞了个“罢农官为郡县”,原本军事化管束的屯田客变为了自耕自种的小农。这些水利工程失去了统一的管理,无人修治,泛滥的水利工程就成为了催命符。
&esp;&esp;恰逢此时该地降水失调,连年大水,于是失修的陂塘反而给黄淮地区带来了大面积的洪涝灾害。
&esp;&esp;杜预便上书司马炎,细数了这个工程的利弊,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。
&esp;&esp;他说的可不仅是洪涝,还提到了不当的排水引发的当地地下水位升高、洼地沼泽化和次生盐碱化。
&esp;&esp;后世人对杜预的了解不多,但唐朝时唐太宗弄文庙时,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,里头就有他。
&esp;&esp;后来唐德宗加设武庙,选了古代名将六十四人,里头还有他。他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文武庙都进去了的人物,可见有多厉害。
&esp;&esp;杜预的本事不止在水利方面,政治改革也很擅长。
&esp;&esp;可惜几年前已经去世了。
&esp;&esp;扶苏扒拉了一遍,发现杜预的儿子目前就在太子司马遹身边当舍人。
&esp;&esp;当爹的都那么厉害了,儿子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吧?说不定对方也有水利方面的才能呢,先发掘出来试试。
&esp;&esp;于是叫来了宫中的侍人询问。
&esp;&esp;侍人回忆了一下:
&esp;&esp;“杜舍人性格率直刚正,时常劝说太子修德行、勤进学。但太子喜好玩乐,并不看重他。”
&esp;&esp;扶苏微微挑眉:
&esp;&esp;“太子厌学?”
&esp;&esp;侍人老实巴交地回答:
&esp;&esp;“是的,太子每日只与左右嬉闹。他对先生也不太敬重,还会戏弄他们。”
&esp;&esp;说着说着,他又想起来一件事:
&esp;&esp;“听闻太子前不久故意将针扎在杜舍人常坐的毡子中,将杜舍人扎出了血。事后还故意调笑,询问他怎么了。”
&esp;&esp;扶苏:……
&esp;&esp;扶苏回忆了一下:
&esp;&esp;“如坐针毡?”
&esp;&esp;侍人愣了一瞬:
&esp;&esp;“侍郎好文采!”
&esp;&esp;扶苏:。
&esp;&esp;不,他只是想起了这么一个成语。搞半天这个成语是这么来的,这都什么人啊。
&esp;&esp;这司马遹也不知道是天性不爱学习,还是被贾南风故意养成这样的。
&esp;&esp;考虑到前头几年还是司马炎在位,对方对这个宝贝大孙子可是寄予厚望,估摸着应该接过去自己养了,没让贾南风插手。
&esp;&esp;司马衷继位的时候,司马遹都十二三岁了,也不是小孩子。如果司马炎真的把人养好了,贾南风想带坏他可没那么容易。
&esp;&esp;扶苏怀疑他是被司马炎带坏的。
&esp;&esp;别忘了,司马遹出生的时候司马炎已经进入摆烂时期,天天沉迷享乐。跟着这种祖父能学什么好?难怪自小只爱玩闹。
&esp;&esp;史书还好意思甩锅说是贾南风故意教坏了他。
&esp;&esp;扶苏发出了灵魂质问:
&esp;&esp;“这就是先帝和群臣觉得少而聪慧,能担大任的太子?”
&esp;&esp;侍人露出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。
&esp;&esp;扶苏等侍者下去后就和阿父吐槽:
&esp;&esp;“我看司马炎确实是糊涂了,可能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了。”
&esp;&esp;扶苏翻了翻史书,发现这太子早期的风评还挺好——特指司马炎没死那会儿。
&esp;&esp;都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