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78章(2 / 2)

裹缚在长城这根骨头上的强健肌肉,赋予了防线无与伦比的韧性与活力。

更不用说,长城以外还有依附于她,沿着长城一线游牧的两大西蕃部族,作为外围的警戒与辅助力量。

这不是单一的防御,而是防御体系。

如此雄壮的边防体系,如此众多的人口基数,这便是她在西凉立足的根本。

视线缓缓移动,最终定格在舆图东南角那条狭长的通道上。

这片区域,是谢乔目前领地版图上唯一需要特别留心提防的方向。它像一条细长的脖颈,连接着她的核心地盘与外界,而通道的另一端,不遠处便是敦煌郡的郡治所在,敦煌城。

敦煌太守陈达,据谢乔之前从馬匪手中救过的陈达之女陈珩所言,此人官职是花钱捐来的,其能力大约只够在雒阳城里当个不起眼的小吏,骤然到这西凉边陲之地,治理一郡之地,自然捉襟见肘,手忙脚乱。

更何况,如今的西凉,匪寇横行,羌乱未平,局势混乱不堪。陈达偏偏又是个极其爱惜性命、缺乏担当之辈,胸中毫无建功立业的志向,一门心思只想着如何在任上自保周全,然后盼着任期一满,便能活动关系,左迁回调中原的富庶繁华之地。

据谢均派出去打探情报的暗探的情报,这位太守自上任以来,因为畏惧城外的乱兵匪寇,竟从未踏出过敦煌城门一步。

正是因为陈达的这种鸵鸟心态,谢乔才能从容布局。平日里,她只是依着规矩,命龙勒县丞徐垣派遣县府从事,定期前往敦煌郡府报备文书,述职问安,维持着表面上的联系与恭顺。

陈达从未对这位异常安分的邻居产生过任何疑心。

表面的平静之下,是谢乔布下的层层警戒。在这条狭长的东南通道内,谢乔依托地形,设立了多重关卡和明暗哨卫。每一处关卡都严格盘查过往行人,确保通行的只有持有合法路引、货物清晰的商旅队伍,任何形迹可疑的人员,都会被扣留详查。

她需要这条商路带来的物资与信息,但绝不容许任何潜在的威胁渗透进来。

领地之内,更有精锐的西凉骑兵,分成小队,日夜不歇地沿着边境线巡视。这既是对外的警戒威慑,亦是一种常态化实战训练,让军士时刻保持着战斗状态,熟悉每一寸土地。

她要确保,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,能够安居乐业,不必担心外敌的侵扰掳掠。

视线从边境收回,落到领地腹心。

坚固的长城和沿线的军户聚落是这片基业的骨骼与肌肉,而遍布其间的沟渠水网,则是滋养这一切的血脉。

颍川之水从玉门关外那座孤零零的烽燧台下奔涌而出。

大部分水流,被引入了紧贴长城外側挖掘的大渠之中。这条宽且深的大渠,不仅是灌溉的总动脉,更是一道有效的防御屏障。它进一步加固长城防线,水深足以阻绝草原部族轻骑兵的快速突袭,相当于结实的骨头和韧性的肌肉之外,又披上了一层铠甲。

黄意充分利用大渠的潜力,渠上设置了多处由坚硬闸石控制的水闸。丰水期时,开启闸门,将多余的水量蓄入大渠。到了枯水季节,则根据需要,精准地开启闸门放水,确保长城内側的灌溉用水一年四季都不至于断绝,持续滋润着这片原本干渴的土地。

如果说长城外的大渠是主动脉,那么长城内侧,由大渠分流引出的无数小沟,便是密密麻麻、深入肌理的毛细血管。

这些小沟由黄意根据地势高低精心规划设计。蜿蜒曲折,如同大地的脉络,首先流过五个大型军户聚落,为聚落内的军民提供生活用水。

而后,它们延伸至聚落旁新开垦出的大片田地。

这些田地目前还

只是被平整过的沙地,遠不如军户小院中的神奇土壤。但在黄意的组织下,军户家庭们以集体劳作的方式,利用沟渠引来的水,在这些沙地上广泛种植耐旱且适应性强的瓜果,如葡萄、西瓜、穹窿、沙葱等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