刀!郑康成虽有些名气,却还远不配老夫亲自出手!
好!就依府君所言!老夫倒要看看,七日之后,老夫的弟子,是如何将他那套歪理邪说,驳斥得体无完肤!
此刻的荀爽,斗志昂扬,方才那点子身体抱恙、精神不济,早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。
一想到能借弟子之手,狠狠打郑玄的脸,他就觉得通体舒泰。
梁园深处,静室无声。
一场严苛的特训,悄然拉开帷幕。
荀爽敛起所有轻视疑虑,目光锐利如刀,尽是专注。
这七日,他决心倾囊相授,毫无保留。
凭着对郑玄治学、辩术乃至思维定式的洞悉,他为谢均量身定下了一套极严苛、极具针对的特训之法。
往后七日,于谢均而言,将是心智、学识与毅力的极致淬炼。
到夜间,静室木门忽被叩响。
谢均正凝神听讲,闻声抬首,眼中思索经义的专注尚未散去。
荀爽亦停下话语,目光扫向门。
吱呀一声,门扉推开。谢乔立在门外,慈明先生,我为你带来助力。
她说着,侧身让开通路,只见一位老者缓步踏入。
其人面容清癯,一袭素雅儒袍,步履从容间,目光平和温润,自带书卷气,又沉淀着久历世事的通达稳重。
来人正是蔡邕,蔡伯喈。
自随谢乔迁至凉州,与女蔡琰团聚后,他便定居榆安潜心治学,偶尔也去官学讲课,与好学的谢均有过几面之缘,甚至指点过其学问。
荀爽看清来人,面上被打扰的不悦霎时褪得干干净净,转为十足的讶异。
他整了整衣袍,快步迎上:伯喈贤弟?
一声称呼,带着疑问,更透着同为大儒间那份敬重中夹杂的审慎。
蔡邕目光平和地扫过静室,落在荀爽身上,微微颔首,唇边漾开一丝浅笑:慈明兄,多年不见,風采依旧。
他又看向一旁同样起身行礼的谢均,眼中带着温和的赞许。
谢乔适时开口解释:时间紧迫,谢均天资聪颖,又有慈明先生倾囊相授,本已是极大助力。但对手毕竟是康成公,多一位大儒从旁指点,或许能多觅得几分胜算。
伯喈先生在古文经学,尤其《左传》、音律、文字训诂上的造诣,当世罕有其匹,或可与慈明先生所长互为补充。
她这话既抬举了蔡邕,也
顾及了荀爽的面子,点明了请蔡邕来的实际用意补強短板,力求万全。
荀爽捋须的手微微一顿,目光在蔡邕和谢乔之间转了转。
他明白了谢乔的意思。
郑玄学究天人,经学驳杂精深,自己虽有信心,但若能得蔡邕之助,确实把握更大。
尤其是蔡邕精通的那些领域,恰恰也是郑玄常引以为据之处。
只是,同教一人,方法、侧重难免有异,七日之内,能协调好吗?
他看向蔡邕,神色郑重了许多:只是时间仓促,你我二人同授,恐
蔡邕摆了摆手,神态自若:慈明兄不必过虑。你我治学,虽偶有路径之别,然大道同归。
如今目标一致,皆为助此子应对康成公,老夫自当全力配合,查漏补缺,绝不干扰慈明兄的主导。
他看向谢均,目光变得锐利了些:谢小郎君,接下来七日,怕是要更苦了。
谢均深吸一口气,再次躬身:能得两位先生同时指教,均三生有幸,再苦再累,亦不敢有丝毫懈怠!
荀爽见蔡邕姿态放得坦荡,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打消了。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