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个方面就是,虽然郑贵妃得宠,但万历皇帝想立郑贵妃所生皇三子为东宫的心思,此时还没有暴露出来。
所以郑家也没有后来那么瞩目,没那么多人关注郑家和郑家的人。
在京城的官员权贵里面,目前郑国泰并没有存在感,见过郑国泰的都不多,熟悉郑国泰的更是很少。
恰好此时,有个在西边山区当猎户的郑家族人投靠了过来。
此人从小熟悉弓箭,射手天赋出众,还从一个逃军手里学了一套刀法。
更关键的是这个族人长相与郑国泰有几分肖似,只要对面容稍加修饰,放到不熟的人面前,差不多就能蒙混过关。
然后郑国泰才产生了让这个族人替考,弄一个武状元出身的想法。
虽然对郑家而言是锦上添花,但平民出身的郑家现在缺的就是这个能装裱门楣的花。
当然郑国泰也不傻子,计划就是隐藏身份,低调考试,在不张扬的情况下,先把武试第一拿到手。
无论郑家用了什么手段,到最后天子都会认账的,这就是郑家最大的底气!
却没想到,假郑国泰在考场遇到了林泰来这个另类。这姓林的仿佛和郑家有仇似的,死命纠缠着不放,不断的挑衅假郑国泰。
结果到了现在,把郑家搞得越来越高调。
“要不就算了吧?”郑贵妃亲爹、正二品带俸都指挥使郑承宪有点害怕的说。
他本来就是一个寻常的民间老丈,这几年骤然显贵,一下子摸到了天花板,心里还是很不踏实。
真正的郑国泰已经在家里躲了一个多月了,有点烦躁的说:“现在已经骑虎难下,还怎么放弃?”
郑老丈唉声叹气的说:“这样下去,只怕越来越难以掩盖,又如何是好?”
但郑国泰还是坚持继续下去,“我本来就没有功名和封赏,就算事情暴露了,我又能失去什么?
那申首辅的儿子还在乡试舞弊呢,最后只是剥夺了所有功名,勒令居家闲住而已!
既然没多大风险,又有夺取武状元的机会,为什么不继续?”
连昨晚一共三章了啊,别说我言而无信!
(本章完)
------------
没有台词的主角(求月票!)
四月十八日,对户部左侍郎王之垣而言,又是被弹劾的一天。
把基本工作结束后,王少司徒就早早回了家,摆出“杜门谢客”的样子。
恰好此时礼部员外郎王之猷在家,王之垣就问道:“林泰来在做什么?自从武试结束后,已经连续三天没看到他了!”
当前王家三位男性主人里,王之垣岁数太老,王象蒙有点心理障碍,结果与林大官人比较近的就是王之猷了。
毕竟王之猷也是亲眼见过并极力推崇林泰来文才的人,还在家里把林泰来比喻成了李白。
同时林大官人对王之猷观感也不错,绝对不是因为礼部管着教坊司。
听到老哥的询问,王之猷答道:“他每天早出晚归,去东城寻找那些支持郑国泰讨公道的考生,并且持续以德服人。”
因为武试是在京卫武学的校场进行的,而京卫武学又位于东城,所以大部分考生都就近住在了东城的客店或者会馆。
至于林大官人的以德服人,王家上下都知道是什么含义了。
王之垣无奈的说:“这林泰来天天出去,不是堵门就是打人,弄得我们王家像是社团堂口似的。
在街头上造成的影响实在太恶劣了,就没人管管他?”
王之猷反问了句:“谁来管啊?厂卫官校?兵马司?巡捕营?”
京师街面的治安力量主要就是王之猷说的这三种,既各有侧重又有很多交叉重合。
厂卫官校上次被林泰来一个人打倒了几十个,简直成了厂卫有史以来的最大笑柄之一。
而且最后那几十人全都被充军,厂公也遭受处罚,掌事锦衣卫指挥使也换了人。
所以如果没有来自上层的直接命令,现在厂卫官校谁会吃饱撑着,再去管林泰来的闲事?
厂卫官校都不想管的事情,只是六品衙门的五城兵马司那肯定也不想管。
至于巡捕营官军,都督是李如松,那就更不会去为难林泰来了,除非皇帝直接下旨。
王之猷忍不住叹道:“新丰美酒斗十千,咸阳游侠多少年我真有点羡慕啊。”
王之垣没有心情和王之猷在这酝酿诗意,疑问道:
“他就天天这样打打杀杀?现在似乎什么成就也看不出来?”
王之猷答道:“也不能说什么成就都没有,至少林泰来成功的吸引了绝大部分仇恨。
现在清流那边的人,都把林泰来当成扳倒你的突破口了。”
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斗争思路,直接击垮一个大人物很难,但可以从大人物身边的小人物入手。
很多大人物的垮台经过,都是从一件看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