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生尝一尝。山中清苦,素闻逄先生也是好茶的,走的时候,带上一些。”
逄敦煌端了茶,一嗅,却说:“这茶要泡的久一些才会出色。我恐怕不能在这里久坐。”
“这倒无妨。七号对逄先生,大门是敞开的。随时欢迎逄先生来喝茶。”陶骧稳稳地道。
逄敦煌将茶碗放在一边,重新打量着陶骧,问道:“我们在奈良见过一面的,你还记得吗?”
陶骧缓缓地点了点头,说:“记得。在孙先生府上打过一个照面。”
“那时廖将军还健在。”逄敦煌忆起过往眼睑微微颤动。
“正在被政府派去的暗探追杀。”陶骧说。他的手搁在膝上,坐姿是非常标准的军姿。
逄敦煌看到,怔了下,说:“那么有一件事,我想跟你证实一下。”
“请讲。”陶骧说。
“有天晚上,我们为躲避追杀,曾经进入当地一户人家。那天将追杀我们的人击毙的,是几个身手非常好的人。廖将军那天也受了伤,后来我们离开的仓促,没有来得及道谢。但是替廖将军包扎伤口的一条手帕上,有绣字。廖将军说那是某位小姐的闺名。但是那晚并没有女士在场,直到我这次去南京,听到了一些消息。陶参谋长,你可认得这条手帕?”逄敦煌说着,从衣服口袋里取出一方叠的整整齐齐的手帕。淡淡的青色,傍晚的天空一般的色泽。“陶参谋长,那天晚上,救了廖将军的,是不是你?”
陶骧没有看那一方手帕。
他看着逄敦煌。
逄敦煌的平静只是表面,他是强抑着激动的内心的。
陶骧没有看那一方手帕,道:“这事情过去很久了,逄先生就不要刨根究底了吧。”
逄敦煌站了起来,郑重地走到陶骧面前来,向他深鞠一躬。
陶骧坐着没有动,逄敦煌直起身,看着他,说:“陶参谋长,请接受我的谢意。廖将军对我来说,是父亲一般的人。也曾经交代我,无论如何要找到当年相救的人。所以陶参谋长,这份恩德,我一定报答。但是我也要声明,这同伏龙山的兄弟们无关。我个人随时准备以命相抵,不代表我会将他们一并奉上。这一点,请陶参谋长务必清楚。”
陶骧也站起来,走到他面前来,看着他的眼睛,说:“逄先生,我当然清楚这个。至于当年的事,廖将军既已不在,也就随他去……”
“不。”逄敦煌断然道,“知恩不报,岂是大丈夫所为?”
陶骧顿了顿,说:“既然如此,就随逄先生。”
逄敦煌看了陶骧,皱眉道:“说实话,我真不希望事实是这样的。”
陶骧浓眉一展。
逄敦煌转了下身,透过窗子,看到竹林前的石桌边,程静漪正同敦炆轻声交谈。她们不知在谈什么,都在微笑……他说:“陶参谋长要往河西进逼,也需时日。要打仗可不是一点两点损耗就能支撑的住的。都说陶家在西北经营多年,富可敌国。从前这话倒也不假,只是我也听说了点传闻。”
“什么传闻?”陶骧问。
“西北五省联合发行的政府债券,曾被暗中操纵亏空,损失至今没有补回来。据说这才是陶参谋长娶了程家十小姐的真正原因,也是为什么陶参谋长迟迟不肯对马家动手……因为根本现在就打不起仗。”逄敦煌笑微微地说。
陶骧也笑微微的,示意他继续。
“我倒也相信,就算传闻有几分真,西北军打掉马家琦还是不在话下的。只是马家这次反扑来势汹汹,有志在必得的意思。否则也不会使出险招,先行试探虚实。不过轻易就取了陆大同性命,恐怕也还在他们意料之外。如此他们士气大振,也是有的。反观陶参谋长这边,头一件,内部不稳。还未出师,已有异议。第二件,马家朝野内外也不是没有支持者。他们的目的是不让陶家独大。所以陶参谋长还须考虑南京方面的态度。总之,此时动手,恐怕这一仗,要险。除非……陶参谋长另有打算。”
陶骧走到他身旁,站下来。
他也望着窗外,说:“胜向险中求。”
逄敦煌转过身来,说:“既然如此,祝陶参谋长旗开得胜,所向披靡。今日时候不早,敦煌告辞。多谢陶参谋长同太太招待。”
“不必客气。来人!”陶骧喊了声。
“在,七少。”马行健在外面答应。
“送客。”陶骧说。
“逄先生请。”马行健说。
逄敦煌拱了拱手,同陶骧告辞出来。
静漪见他快步走了出来,迅速看了眼他脸上的神色。逄敦煌走近了些,微笑着说:“陶太太,我同舍妹这就告辞了。”
敦炆忙过去,望着兄长。
逄敦煌拍拍妹妹的肩膀,微笑。
静漪嘱咐马行健好生送客,目送逄敦煌兄妹离去。她听着竹叶沙沙的响着,清凉的风起来,有一丝凉意。
“少奶奶。”
静漪回头一看,认出来是冬哥,问道:“冬哥?你在这里当差?”
耽美小说